返回栏目
首页文学 • 正文

新华乡殡葬改革支书——唐杏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腾冲报社

       一
  在家吃了早饭的唐支书,悠闲地往龙塘村委会走去。
  虽然快进入冬天,但新华的气候还是比较暖和,此时的新华一点也看不出冬天快来的痕迹,路两旁仍有一些野花在竞相开放,树上的绿叶还在迎风招展,小河里摸鱼的娃儿已经游戏了一大早上,欢笑声响彻了整个田野间。
  四十多岁的唐支书,已经连续三届被选举为支书。唐支书停下了脚步,放眼看他脚下的这片土地。龙塘村是腾冲众所周知的贫困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唐支书在内的龙塘村三委的不懈努力下,龙塘村将在今年底脱掉贫困村的帽子。看着这个相比前几年变化极大的村落,唐支书不由得微微一笑,似乎是对大家这几年努力所取得成果的一种肯定。
  就在唐支书望着村子微笑的时候,一个电话把他从陶醉中拉了回来。不过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突如其来的电话,作为支书每天频繁的电话轰炸早已成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唐支书心想定是那户人家又为了“猪拱园子鸡搜地”的事向他反映了,于是他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正准备为百姓服务的时候,发现这个电话是新华乡政府打来的。根据他多年当支书的经验,是乡政府又下达什么任务了,他接通了电话。
  “你好,唐支书。我是乡政府党政办的小李。”一阵清脆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根据腾冲市相关文件要求,腾冲市将进行殡葬制度改革,将对腾冲市辖区内的活人墓进行拆除。请你做好龙塘村活人墓的拆除工作,任务紧急,请尽快完成… …”
  挂断了电话后,唐支书不由得眉头一皱,加紧了脚步向村委会走去。
      二
  来到村委会,时间已将近正午。此时太阳正暖洋洋的照耀着大地,气温也随之升高,万物正沐浴在这暖和的阳光下,争先恐后的进行着光合作用。唐支书却在不经意间打了一个寒颤。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啊”,唐支书望了望迎风飘扬的国旗嘀咕了几句。
  的确在当今中国进行这样的一次改革是阻力极大的。中华民族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坟墓是十分重视的。人一生的最终归宿就是墓地,辛苦了一辈子的人都想拥有一个好的归宿。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好的墓穴是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腾冲有那么一句俗语:数人在世间累,不如一人山中睡。所以在腾冲很多老人及其子女,对活人墓的修建比较重视,想找一块风水宝地。老人们想看一看自己归终后的栖身之所,许多子女们为了让家庭有面子,又为了尽孝,不让老人担忧身后之事,便花几万块钱建一座活人墓。于是在腾冲修建活人墓的风气越来越重。
  唐支书自然知道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在龙塘,由于受农村习俗的影响,土葬的风气还比较重,且没有统一规划,安葬方式散乱无序。每当在村内或田间地头看见那散落着的三三两两的坟墓,唐支书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随着这几年龙塘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内也出现了许多豪华墓,占地面积极大,龙塘本来就缺土地,长此以往,必定是不符合龙塘的发展,也是违背国家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则。
  唐支书越想越觉得这个任务艰巨。他拿出手机,拨出乡长的电话,没等电话接通,他便挂了电话。略微思考了几秒钟后,他又再次打了乡长的电话,可还是没等电话接通,他又挂了电话。如此反复了三四次。他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不知转了多少圈……
  “老唐”。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雄浑的声音传了过来,只见一个高大的男子向唐支书走来,他是龙塘的村主任,他与唐支书搭档多年,是好同事,更是好哥们。“乡里的通知收到了吧!”“收到了,我这不是正为这件事犯愁的嘛。这是一个很棘手的任务呀,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一是很难向大家开这个口,二是就算说了,大家也不一定拆。这件事搞不好,受上级处分不说,老百姓这边会闹事的。”唐支书一脸惆怅地说。
  “这次殡葬制度改革是与传统殡葬制度的一次剧烈碰撞,特别是对传统殡葬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是一次粉碎。以前我们去制止人家建活人墓,别人不听,那是因为没有政策依据,现在有了政策保证,我们为何不放手一搏呢?殡葬制度改革它考虑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是长远利益。”
   主任一席话燃起了唐支书心里压抑了半天的斗志。他似乎打了鸡血一般,本来圆圆的大眼睛睁得更大了。
  “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党和国家给我们做后盾,我们怕什么?我想现在推行这项任务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村民的思想,不断加强国家殡葬改革政策的宣传,把其中的好处告诉他们,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破除陋习。”唐支书说道。唐支书与主任你一言我一语,龙塘殡葬改革执行的画面在他两脑海中一一浮现。
  特别是到乡政府召开了“新华乡殡葬改革推进会”后,这项任务有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让唐支书更有底气了。
        三
  是日,惠风和畅,龙塘村委会门口那棵老树上几只小鸟正在悠闲地享受着午后的太阳,鸟儿们拍打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在游戏。突然老树上的喇叭响了起来,伴随着一段不太悦耳的音乐,鸟儿们吓得往其他树上飞去了。音乐短暂的播放后,一声熟悉的声音从喇叭里传了出来。
  “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请大家到村委会开会… …”
  通知过后,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村委会。此时不是农忙季节,村民们在家的挺多,他们大概闲的久了,都想来看看村上今天有什么事,兴许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或许还可以找一个乐子。会场上有的人悠闲的嗑着瓜子,有的人抽着烟,有些人在小声的谈论某人,有的人正在逗着邻家大姐背上的孩子。宛若赶集一般,似乎大家都不关心将会通知什么。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村上开会,是要向大家通知殡葬改革的事。根据腾冲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将对我市的一些殡葬风俗进行改革。全面开展墓地治理工作,坚决杜绝乱埋乱葬。其中一项改革最大的就是活人墓,首先禁止再建活人墓、大墓、豪华墓,其次是对财政供养人员活人墓的拆除,然后… …”
  一听到要拆坟,没等唐支书宣布完政策,整个会场便沸腾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政策的诧异与不解。拆坟对于村里人来说是一件从不敢想的事,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不懂事的小孩子爬到坟上去玩都是要被大人骂的,现在要拆坟定然是给他们传统的思维猛烈一击。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先拆财政供养人员的坟只不过是让他们先带个头,改革的步伐迟早会落到他们头上。没有被拆的人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暂时的“幸运”而庆幸,同时他们对被拆到的人家而表示同情。这种同情不是幸灾乐祸,那是一种很淳朴的同情,发自内心,出于心中的敬畏。
  在嘈杂的会场角落,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默默地听唐支书宣传着政策。他听得很认真,又似乎在思考什么,手里的一根旱烟在自燃着。烟头飘起的烟子熏到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那一条条皱纹宛若墙壁开裂斑驳的印迹,爬满了面容,留下岁月的痕迹。老人虽上了年纪,但看起来还很健朗。
  这是村里退伍老军人陈老,他本身也属于财政供养人员。陈老年轻时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热血青春,退休后回到龙塘颐养天年。他像腾冲的很多老人一样也为自己修建了活人墓,此次改革直接关系到他的活人墓,他听得格外仔细。时不时旁边的人会轻声的跟他说些什么,但他就像听不到一般,听着政策宣传。
  会后已是下午,太阳虽没有落山,但已然感觉不到中午的暖意。老树的鸟儿显然是与殡葬改革无关的,依旧在那快乐的嬉戏。散会后的村民没有了来时地兴奋,大多径直回家了,今天不适宜再拉家常。陈老是最后一个离开村委会的,他还是一个人,默默的,悄悄的… …
       四
  果然如唐支书当初考虑的一样,被拆到活人墓的人家是很反对的,他得一家一家的做动员工作。
  这天一早,唐支书便来到了陈老家中。“陈老,早!”唐支书一脸微笑的向陈老打招呼。唐支书一直都很尊重陈老,他经常到陈老家中拜访陈老,与他聊天。过去他两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但今天到陈老家中来唐支书感到特别的别扭。
  陈老见到唐支书便知道他的来意。这次陈老对唐支书的到访很不乐意,他好像看不见唐支书一般,对唐支书的招呼也不回应,继续做着自己的事。
  唐支书走到陈老面前一边说着自己的来意,一边掏出一根香烟双手向陈老递过去。陈老瞟了一眼唐支书,“哟,唐大支书的烟,我们小老百姓可不敢抽。”“陈老,我知道你对这次殡葬改革意见很大。这不是上面的政策要求嘛,还请你多多理解支持啊。”“哼,我理解,我支持,谁又来理解我啊。坟都快被人给拆了,你还让我怎么理解。”
  陈老的情绪很激动。可这换做另一个老人又何尝不激动呢?修建活人墓的传统在腾冲由来已久,似乎是很多上了年纪老人的心愿。在农村,有的老人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辛辛苦苦、东拼西凑,才攒得一座坟。有的低保户,甚至把自己多年来的政府补助积攒起来,一分也舍不得花,就为了那么一座活人墓。活人墓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了这辈子的最后寄托,现在要他们拆,他们怎么能答应。
  “陈老,我知道你很不乐意,我很理解你。可现在国家改革的政策一出台,那是势在必行的啊!”“你少拿国家政策来吓唬我,我也是出去闯荡过几年的人,见得世面多了。不是我看轻你,你一个小小的村干部,芝麻大的小官,我当年走南闯北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里呢。要我拆坟,你们想都别想。”老人说到这里,忽然急促地咳嗽起来,犹如那掰的过弯的弓弦突然崩断。看着他那急红的脸,唐支书一时间也不好再说什么。
  陈老低丧着头,仿佛不愿看见唐支书一行,他转身背向唐支书,整个人笼罩在一片阴沉的气氛中。
  第一家的动员,就狠狠的碰壁。接下来的第二家,第三家都是这样。唐支书摇晃着脚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这夜黑的很纯粹,完全笼罩着龙塘这个小村落,这无尽的黑色让人感到害怕。一阵凉风吹过,飘落了数片落叶,冰冷的空气里,唐支书望着漆黑的夜空默默地站着。即使是满脸灰尘,但依然能从那黝黑的脸上看出他炯炯夺目的大眼睛,透露出一丝不服输的目光,向那黑夜中射去。
  此后的几天,唐支书依然不辞辛劳的到每家去动员协调,可得到的结果一样是不拆。眼看上级下达的截止时间越来越近,唐支书心里也急得像火烧一般。
这天唐支书又到陈老家中。
  “陈老,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啊。现在中国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就那么一些。如果不进行殡葬制度改革,每个人都建一座坟,几十年后,几百年后,我们哪还有土地种粮食、搞生产。这是百年大计,我们不为自己着想,也为子孙后代着想啊!还望陈老三思。”
  听了唐支书的一番话,陈老若有所思。“陈老,我这么三番五次的来动员你,不是跟你过不去。我认为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而且你一辈子都忠于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事,可见你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你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现在大伙都看着你呢,只要你一带这个头,相信龙塘的殡葬改革一定会顺利完成。这样你于龙塘百姓、龙塘的后人都是大功臣。”
  陈老望了唐支书一眼,说到:“不是我与政策作对,是那么几千年的传统说废就废么?我也不是个迷信的人,人死了不就是一张臭皮囊嘛,我是共产党员,我一辈子沾了党的很多光,我理应站出来带着个头。可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这心里真的一下子接受不了。”
  唐支书感觉到陈老已经没有了开始那样的坚决。“陈老啊,你是个爱热闹的人,可你的活人墓在山那边,等你百年归终以后,你一个人多孤单啊。如果你拆了活人墓,百年归终以后葬在公墓里,那里就热闹多了。我们以后都是葬在公墓,那时我们还是可以随时串串门、聊聊天啊。”唐支书开玩笑地说到。
  听到这陈老大笑起来,捋了捋头发,给唐支书递了根烟。交谈的气氛渐渐变得缓和了。
  他俩说着说着,一直谈到当天下午。
  经过一天的交谈,陈老终于决定选择一黄道吉日拆除活人墓,并在活人墓拆除承诺书上签了字。
  皇天不负有心人,唐支书与龙塘村委会的不懈努力终究还是有了回报。在陈老的带头下,龙塘村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活人墓也先后拆除。
       五
    龙塘村如期完成了财政供养人员活人墓拆除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腾冲市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
     殡葬改革的政策下达以后,唐支书积极向群众宣传改革政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百姓交心相谈,帮助群众解放思想,破除陋习。哪怕是被群众指责,被群众谩骂,他都没有放弃,他都顶着压力,积极争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殡葬改革是一项累人累心的复杂工程。工作期间曾有人给唐支书提议,政府有令,按令执行,该拆就拆,干嘛弄那么复杂,挨这份累?对此唐支书耐心地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事情不能做那么绝。把对方思想做通了,让他们自觉的拆除,那才是殡葬改革的本意,强行拆除那是对百姓的不负责。”唐支书就是那么一个时刻为百姓着想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