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专栏 • 正文

产教融合:铸就人才培养和翡翠发展的双赢之路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腾冲,最早开翡翠加工先河之地,《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腾冲也因长久的翡翠交易、翡翠文化,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2021年,腾冲玉雕被评为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腾冲玉工”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让这项传承600年的技艺得以大放异彩。

 

“一把刻刀巧夺天工,一双巧手镂月裁云”。多年来,腾冲玉工们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中国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推出“产业+院校+大师+旅游”的人才培养和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政府主导、产业发力、院校培养、大师精雕等方式,多维度聚焦“腾冲玉工”劳务品牌,创作出众多独具特色的玉雕艺术品。

 

多方联动,腾冲玉工提档升级。腾冲市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工作,按照“一县一品、一品一策”的思路,多领域培育和挖掘本地特色劳务品牌,出台《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腾冲市加快珠宝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腾冲玉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对腾冲玉雕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定标准,以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成品精品化,让品牌做大、做强,走得更远。

腾冲市先后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2所公立学校增设翡翠加工专业,开设珠宝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开展设计软件开发、首饰加工镶嵌、珠宝销售实践、珠宝直播实践等职业培训,充分发挥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的作用。两所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创建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研发中心、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工基地,形成了“基地+企业+教学+科研”的融合型工学结合模式,腾冲翡翠加工基地被选为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秀案例。定向培养了珠宝类技术技能人才15582人,分布全省各地,为玉工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

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核心是“人才的建设”。通过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专家工作室,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养腾冲玉工技能带头人。腾冲现有玉雕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

劳务品牌代言人杨树明成立了工作室之后,受邀到被誉为玉雕之乡的荷花镇开展了两期培训。“当时组织了两个班共231人,我从设计理念到雕刻技法都一一给他们进行了指导,大家收获很大,技艺也提高了不少。甚至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还没结束,他们加工的半成品就有商家来订购,到荷花玉雕开展培训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树明说,“我越发觉得我们腾冲玉雕、翡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我从那时起就立志于培养、发掘腾冲的玉雕人才。”多年来,杨树明组织玉雕培训班十余期,无偿传授技艺,积极传承腾冲玉雕工艺,培训玉雕人才2000余人,其中培养云南玉雕大师9人、云南玉雕名师26人,云南玉雕师48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首席技师2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人。目前,腾冲现有玉雕类的首席技师有6名,兴保英才技能名师3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定的中国玉雕大师2人,云南玉雕大师11人、云南玉雕名师55人、云南玉雕师111人,发放首席技师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285万元。

滇西大学珠宝学院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珠宝首饰中心开发了基于腾冲珠宝玉石产业现状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程集群;腾冲市一职校教师团队参与了国家级示范校珠宝玉石专业资源库建设,牵头撰写了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珠宝玉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完成宝玉石鉴定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玉石鉴定》课程标准制定,以及《珠宝玉石(翡翠)加工与营销专业社会需求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调研报告》等标准和教材的制定。

目前,腾冲市翡翠产业年经济规模达100亿元,共有翡翠成品交易市场25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为腾越商贸城,近400户商家,带动玉工从业人员5000人;腾冲“街子天”珠宝集市,设有300多个临时摊点,带动就业800人;大型的翡翠交易市场中由企业运营的市场约15个,招聘使用玉工2000人;抖音直播基地直播间累计入驻(登记)1600个,日常开播300-400户。截至目前,腾冲翡翠直接从业人员有1.4万余人,其中翡翠直播从业人员近6200人。

 

文图 | 李学灿、李国鹏

编排 | 陈婧怡

值班编辑 | 邹燮锦

一审 | 杨焱淼、何晓萌、陈婧怡

二审 | 杨然     三审 | 杨先葵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