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牛项目实施前,信用社不敢贷款给我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小母牛项目敢借给我们每户4000元钱,不要利息。他们无私地帮助我们,不在村民家里吃一顿饭。即使我们还困难,也要把钱还给他们,实现礼品传递。要不然我们心里会不安,对不起他们。要知道感恩。”明光镇喂猪坝的余兴福这样对记者说。
“海惠小母牛项目”于2006年12月进入腾冲,该项目采取独特的“礼品传递”扶贫方式,即给每个加入的农户提供免息的4000——5000元启动资金,使用期两年,用于发展生产,两年后保证无条件归还用于支持其他需要帮助的农户。因为小母牛项目无偿借给农户的钱无需抵押,如何保证两年后能够如期收回借款,农户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于是在小母牛项目实施过程中,腾冲因地制宜,将在全市开展的感恩教育与之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小母牛项目的重中之重。
采访中,腾冲“小母牛项目”工作人员傅国璋说:“我们通过将小母牛项目12条基石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德、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习惯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向农户宣传讲诚信、感恩意识、团结互助、保护环境、自力更生、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引导村民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树立只有团结互助,努力干事,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的意识。在思想道德观念的培训中,我们时常与项目农户一起讨论:“我是谁?我做得怎么样?我是否需要做些改变?”“养儿为防老,当我老了的时候,我的子女不管我,我是怎么想的”“你愿意和不讲信誉的人交往吗?”等等诸类话题,每个项目农户都要发言,每个人都参与分享和讨论。让农户从认识自我开始,通过自己的改变,带动家庭的改变,最终推动社区的改变。每3个月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与计划活动,不断总结社区取得的成绩,找出问题和不足,不断鞭策自己。同时还开展社区领导能力培训、环保培训、妇女培训,并根据农户的需求开展各种种植业、林业、以及民族文化等培训,提高社区农户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和反思,夫妻关系协调了,家庭关系和谐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寨团结了,公益事业有人领头了。整个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来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母牛项目到目前为止,在腾冲已先后实施了三个项目,总投入资金706万元,共帮助腾冲的清水、界头、明光、马站、曲石、芒棒、团田、腾越、蒲川等9个乡镇的43个社区1612户贫困农户增加了收入。
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作为小母牛项目开展的重中之重的感恩教育,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象项目工作人员介绍的那样,农民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到腾冲小母牛项目实施乡镇进行了走访。
在蒲川乡户弄村老关土社区,记者看到,村庄道路整洁干净,以往农村社区脏乱的现象在这里看不到了影子,在崭新的社区活动室,闲暇的村民聚到这里,聊天、看书、跳舞…… 少了喝酒、赌博等以往农村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在与村民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不光是老关土社区,在小母牛项目实施的各个社区,农户一起制定行动计划,以投工投劳的方式,修建社区的活动室,定期打扫社区卫生,维修社区道路,改善人畜饮水,开展各种基于社区需要的各项公益活动,不仅整个村庄的面貌在改变,村民的内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关土村民小组组长张廷强的妻子说,“当个负责任的社长不容易,每天还要起早贪黑挣钱养家,自己还常常给丈夫脸色看,想想真不应该。”言语中闪烁着泪花。据村民介绍,前不久,社区里的一位残疾的村民还无偿献出自己的土地来供社区修建垃圾焚烧炉,以感恩多年来村民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在蒲川乡蛮堆村民小组,幸福的老太太黄惠芝也在和村民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我没文化,不会说什么。我女儿出嫁的时候,我对她说,你要到新的家庭了,到那以后,你要向对待我一样孝敬你的公婆。你有两个兄弟,你的兄弟媳妇会像你对待你的公婆一样对待我,你要做出榜样。”这就是良好家风的传递,老人很幸福。在明光镇喂猪坝结束采访时,一个傈僳族男子驾着飞快的摩托车赶上我们,将怀里揣着的500元交给我们说,“我前几天还欠小母牛项目500元的借款,今天我从亲戚家借来了,不能因为我影响了村子的信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看到许多这样平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采访前的诸多疑问,也随着采访的结束烟消云散。腾冲将小母牛项目与感恩教育结合,走出了特色的扶贫路。也许正是人们所说的,不仅要树人,更重要的是还要树德吧!
腾冲小母牛项目就是这样的,通过思想道德观念的培训,教育村民知道了诚信和感恩,村民都是基于感恩实施礼品传递的。腾冲的感恩教育之所以不断深入推进,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断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在产业链中推进,促进村民的“知恩、感恩、报恩”情怀。到目前为止,共有27个社区 1060户农户完成了礼品传递,归还了借款,应传递率为100%。腾冲,感恩教育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