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朗蒲老街上,意外邂逅了那些刻满历史的文化印记,一条火山石路依寨迂回,不管是曾经分布在大街小巷里的商铺,还是藏在巷子里的老宅,这样的场景,就像一幅中国近代史的民风画卷,而我就是徜徉其间的画中人,从不同角度一窥朗蒲的传奇。
朗蒲寨,之所以称“寨”,是因为中国历史上边疆地区以军屯所至,最早居住于此的主要是明朝戍边将士和随军家属,他们紧紧控制了进入腾冲的关隘。
到了清代,朗蒲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马帮古道的要冲,是腾越—绮罗—清水—朗蒲至缅甸古道上商旅、马帮、军伍必宿的驿站,山道纵布,马帮留下的马蹄印还可寻迹,小道旁一口水井和拴马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马帮运输盛极一时。
全盛时期是1912年至1939年,每天经停朗蒲的马匹达数百匹,长期驻守的马帮、商人达400多人,珠宝、盐、药、茶、杂货商铺10余家,最为传奇的是杨增光,从原来的单纯赶马人逐渐 “下水”做成了大商贾,时至今日,马帮的故事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除了可以触摸的历史,在朗蒲还可以聆听最具特色的戏剧——花灯,汉族花灯历史悠久,军屯兵士和商贾马帮将中原剧种带到了腾冲,在各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在朗蒲寨一直上演,传唱至今。
如今说起朗蒲的往事,提及最多的不是往昔风光,倒是“耕”、“读”二字,“耕”为勤,“读”为苦,在漫漫的古道上,行进的不仅是商旅文化,还有边地的农耕文明、外来的宗教文化、异域文化等在此交流融合,晚清时期,朗蒲寨就已经设有私塾,许多宗祠设有公筹,其中一项重要支出就是用于鼓励、奖励村民读书。也正因为“耕”、“读”二字,在这弹丸之地经商仕宦耕读之辈,各领风骚。
如今朗蒲人身上依然保留着努力、认真、坚持的特点,虽然商旅马帮、能人异士以及一名一物之奇,大都因世远而淹没,然古村余韵可观,随山势错落分布的商铺、古宅,溪边极具南方水乡风格的拱门,清澈的井水,干净的阳光,纯朴的村民,这里儒雅而又粗放,没有丝毫的造作。如果说腾冲是马帮驼来的,那么朗蒲正是马帮文化的缩影,它让人安静,也让人流连,让人向往,也让人回味。
文图:许丹华 梁晓 荷花镇政府
编辑:李燕滔 审稿: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