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在有生之年尽力多为党做有益的事!”89岁高龄的清水乡共产党员李维藩,仍在平凡的生活中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初见李维藩,他身着一身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党徽,沐浴着晨光,坐在沙发上翻阅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茶几上整齐堆放着报纸、杂志,最醒目的是鲜红封面的党章,翻开党章的内页,可以看到有的段落被画上了横线,旁边还细心的做了笔记。“现在年纪大了,时间看长了头会晕,每天只能看几页了!”尽管年近九旬,但是他思路清晰,非常健谈。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并亲临清水乡看望慰问边疆各族群众,李维藩虽然没能在现场参与,但是这位老党员每天都通过收听广播、收看新闻,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他说:“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是清水人的骄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是对我们云南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我要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优势,认真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好,传播好!”近日,李维藩写了一篇心得体会,郑重地交到了三家村村委会。心得体会中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中国的富强昌盛,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他用叙事形式表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寨考察后说不完的感恩,抒发了坚定的信仰和作为一名党员终生为人民服务的毅力和决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
李维藩于1932年5月出生于清水乡,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忆起这个难忘的日子时,李维藩记忆犹新:“我决心要把我的一切交给党,坚决做到党指向哪里,我就打向哪里,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李维藩无数个获奖证书中,很多证书的页面已经发黄,其中一个1994年10月由中共云南省党委、云南省政府颁发的证书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为云南边疆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的字样。提起过去工作时的岁月,年近九旬的老人就像在回忆昨天的事一样。
“鱼塘山位于清水乡三家村南边,地处坝区,水利条件较好,但是路很难走,大家都说要致富先修路,退休后时间多了,我就开始打算起这件事。”1990年,李维藩正式从清水乡粮管所退休,他不仅带头发动群众修鱼塘山的路,还主动捐出了自己近一年的工资用作修路经费。这位老党员出钱又出力,始终以自己对党的忠诚,对生活的热情,发挥余热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最终修通了鱼塘山八公里的路,先进的事迹受到了中共云南省党委、云南省政府的表彰。
“这是2005年捐资助学三千元后,县教育局发给我的牌子,我都觉得受之有愧。”对于李维藩这样朴素的老党员来说,当年的三千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老人却表示:这是对党组织表示一份心意。
看今朝赤子之情
李维藩家中现有七口人,自退休后,李维藩真正做到了退休不褪色,参加党的三会一课、缴纳党费……从不曾落下一次党员活动。他从不给子女增添任何负担,生活自理,不仅如此,还每天奔忙于公益事业。提起李维藩,身边的人口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坚持”、“热心”。
李维藩有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李维藩总是村里清理卫生的第一人,他的付出,总是默默无声。村内道路、活动场所,谁家的垃圾放在门口,他只要看到了,都是毫不犹豫提起送到垃圾箱内。从退休那一年起,李维藩就自发到村里的寺庙旁栽花种树,坚持了几十年。村民们常常说:“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李老的示范下,现在寨子环境变化大,李老是个实在人,那么大的年纪,做事总是很有干劲,很了不起。”
纵然时间更迭,不变的永远是“跟党走”“听党话”的初心。在村里,在家里,他影响人、带动人,以身作则,利用余热,释放正能量,传播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李维藩人生信条是“哪里工作有需要,就义无反顾到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乡村振兴勤致富,为民操劳孺子牛。
有志能为公益事,两袖清风为民谋。
步步紧跟改革路,党员跟党举红旗。
治国理政学著作,步调一致听指挥。
习总书记讲话好,清水明天更幸福。”
在心得体会中,李维藩这样写道,让人不禁感叹:李维藩交出的岂止是一份心得体会,那是一份老党员信念如磐、忠诚如铁的人生答卷![罗怡]
编 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 龚祖金 赵 雄
审 稿:沈祥贵
清水乡:一名老党员的人生答卷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腾冲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