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的山水,带给他无穷的梦想,横断山脉的叠嶂,带给他大山的厚重,身处祖国公路网的末梢,南亚达到通边的前哨,他重任在肩,召唤在前。修桥铺路,世代的愿望融进血液。为民造福,历史的使命担在身上。他叫常文。 这些照片是1986年10月,五合乡龙安桥通车当天拍摄的,泛黄的照片上,石砌的桥体相比现在少了几分“时髦”,但却给人一种朴实的美感。那一天,龙安桥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踩桥的人胸戴红花,满脸的兴奋和激动。……这中间格外醒目的是五合区公所的一辆昆明牌卡车,这是当时整个五合仅有的一辆汽车。 这座桥是龙江上的第二座“龙安桥”,在它的南面,还有一座石砌为塔,铁链为索,木板为桥面的小悬索桥,也叫龙安桥。老的龙安桥如今已是年久失修,遁入暮年了,但在新龙安桥架设之前,它是龙江两岸唯一的过江通道。 这座老“龙安桥”最早修建于道光年间,一个多世纪以来,它见证了龙江两岸发展的每一天,曾经,她也陪伴家乡走过了一些艰难的岁月。常文父亲退休教师常安早说,“1942年的时候,腾冲沦陷,日本人打进腾冲,打进来之后,勐连这里有一个大队,三甲街住了一个小队,日本人怕中央军(远征军)打,就把这个桥炸毁了。” 硝烟散尽,历史转瞬即逝,腾冲光复后,1945年老龙安桥重修,两岸才又恢复了交通。但是木板桥面,耐不住岁月的打磨,渐渐地桥开始变成了危桥,敢走的人也越来越少。两岸的人们迫切的希望龙江上能再有一座桥,在一日日的期盼中,1986年,新龙安桥诞生了。当第一辆汽车从龙安桥上缓缓驶过时,龙江两岸的交通新纪元也由此拉开序幕,人们开始谋求跨过龙江往外发展。 时任龙江特大桥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常文说,“我那个时候十几岁,高中毕业出去读书,在这之前就没有离开过腾冲,望着腾冲四周的山,然后就在想,山后面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个时候考上学校走出大山,算是一个最直接的道路,这个是那一代人共同的想法。” 打开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腾冲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昆明至缅甸、印度国际大通道及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南方丝绸之路、史迪威公路到现代国际通道,都无法偏离腾冲。但,从地图上,我们也看到,腾冲实在是一个太遥远的地方了,它位于祖国西南边缘。从版图中心到腾冲跨越千山万水,进入云南后还要翻越三座大山——云岭、怒山、高黎贡山,横渡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些江和山毋庸置疑成为了阻碍腾冲潜能优势发挥的重要因素。人们开始梦想着能有一条高速路把腾冲带到外面去,也把外面带到腾冲来。 如果要在昆明与腾冲之间修建一条高速公路,那么跨越龙江大峡谷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011年,经过了将近五年的讨论和反复论证,龙江特大桥的建造终于尘埃落定,而腾冲人常文也将要亲手实现这个百年的梦想了。 常文说,“作为腾冲人,接到这个任务,应该说做为建设了几十年桥梁的(人),这一次真的是到了家门口来搞建设了,感觉到既荣幸,压力也非常大。” 受腾冲地震带影响,龙江特大桥桥址区岩层构成复杂,两岸边坡陡立,稳定性较差,加之新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多次喷发,因此桥梁修建过程充满了难题和挑战。常文说,“特别是腾冲这一岸在开挖的过程中,是在全风化的花岗岩上,准确的来说,也就是在一个沙地里面来进行开挖,再加上腾冲雨季比较多,地下水比较丰富,腾冲不是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嘛,所以说在水比较多,又是属于砂型的土壤的情况下,在开挖的过程中,产生坍塌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边开挖就根据出现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开挖的方法,加固的措施” 在指挥长常文带领下,建设者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70多万方锚碇基础的开挖,7个月完成11万方锚碇混凝土的浇筑, 43天完成主缆架设,创造了同类桥梁建设之最。常文说,“我们修桥的一些同志,大多数都是两年多没离开过工地,从一进来就每天没日没夜地做,而且像这样的桥,它不仅仅是白天施工,很多工艺还必须在晚上来实施,晚上的高空作业,这个是既危险,难度也比较大,像这些工作,外界是不了解。” 在大桥建设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5年的建设期间,常文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正是有了这些外界不了解的辛勤付出,才得以铸造着龙江大桥的铮铮铁骨和品质灵魂。依托龙江特大桥项目,常文和广大建设者还积极探索,进行多项技术革新,开创了国内无人机牵引先导索过江、索股入鞍段预成型及架设等先河;联合省部级专家开展的“强震山区千米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为今后我国山区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6年4月20日,龙江特大桥正式通车,从2006年提出方案论证到2016年通车,这座被誉为云中之路的大桥,走过漫长的10年。 十年磨一剑,人的一生也不过就是几个十年,在十年的论证建设期间,有多少人老去,有多少人离开,已经无法统计,但是用十年的时间,将前几辈人的梦想付之行动,对于常文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常文说,“读书的时候,当时我们的行车旅程,从腾冲到昆明,是将近五天的班车,才到昆明,现在的情况,自驾车,由昆明到腾冲,也就是六七个小时。自己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这个(路桥建设)专业,特别是放假回家的时候,行在路上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够投入建成,一条比较快捷的道路,当时还谈不上高速路的建设,只想把路修的更好一点,但是通过这么几年现在由腾冲到昆明都高速化了,这个当时是不可以想象的,谁也想不到的。这个可能也受当时大的环境和背景的影响,当时大家同学的理想,都认为能成为一个工程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所以说当时报的专业都是建筑类的,我最后被录取的是道路、桥梁专业,毕业之后,就申请回到云南。” 年少时常文就立志要改变家乡的交通,为此他奋斗了三十年。从昆瑞公路到大保高速再到保腾高速,如今,他已经参与完成了云南境内6条高速公路的建设。 五合乡丙弄村村民封应芝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大桥之建,雄伟壮观,高速公路,宽广平坦,如山永存,似水长流,领导之人,智广艺精,永垂千古 ,万古留名。山河水是永远存在的,这个公路也是永远的存在,永远流芳后世。” 修通天的路,架云中的桥,云南的路需要常文这样的虎将。品质第一,善谋善断,腾冲的桥需要常文这样的担当。 桥下江水滚滚,岸边青草依依,人们看不见的是历史烟云,找得到的是希望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