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说:“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最近在网上收获了大量粉丝的董卿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几天不读书,就像几天不洗澡一样难受。多么的感同身受!
高尔基在《高尔基论青年》中说“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所以我爱读书,也爱买书。我每年的家庭财务里,都要预留一笔买书的钱,家里有几个大书柜,就像一个小图书馆。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说: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照此说法,我家已然是天堂了。
回顾踏入社会四十年来,不管顺境逆境,我坚持下来的就是读书,读书成了我的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习惯的养成,必然是从中得到了实惠和好处。是的,我受益匪浅,如果不是读书,我绝对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自幼被送到农村和祖父母生活,祖父有很多的书籍,每天他都有看书的习惯,他还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每到春节的时候,他都无偿为村民写春联,村里每家每户的对联他都包了下来,还记得祖父在写我们自己家的对联时,每年都是老一套内容,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祖父还在村里办过夜校,在祖父的熏陶和教导下,我慢慢的开始读书认字。六岁时已到了读书的年龄我被父母接到城里读一年级。当时各单位都有一个政治任务就是周末的晚上要组织政治学习,因父母当时在同一单位,父亲是单位的负责人,学习的内容就是由父亲给大家念每天新来的各类报纸,后来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大家念报纸。这时,我一年级的同学们还在学着一横一竖呢。初中毕业时我才十五岁,我执意要跟着同学到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是当时知青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两年的知青生活,我没有回到城里生活,我一直住在我的房东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劳动,晚上坚持看书。两年后,遇上首次招工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看书的习惯,1985年赶上全国法院系统业大招生,我与单位的7位同事有幸成为第一届业大的学生,后来又自学完成了本科文凭。所以读书学习是我的终生的追求,因为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更让我拥有了更多服务社会的能力。
我曾在人生的三岔口徘徊,迷惑颠倒,找不到未来的方向。那个追求向往着纯洁而浪漫的爱情,却为情所困被情所累最终导致内心遭受重创。所幸我选择了用读书疗伤,读书让我破迷开悟、智慧增长,懂得人生在世,就是来报恩的,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人生不止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一度被自卑困扰着,生活一片灰暗,找不到一丝亮丽色彩。读书,给了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看到那界头旅游小镇金灿灿的油菜花、和顺古镇那粉红色的荷花,我不仅会说:啊,好美!还可以吟上一句:金色满园春无限,映日荷花别样红。心境便赤橙黄绿青蓝紫地开阔明艳起来,不再追求声名、富贵和感官刺激,而是看清了自己的目标,追求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灵魂的高贵。
读书不仅仅是在增长知识。在这个欲望爆炸的时代、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把平静的心献给恬淡的读书时光,影响着家人,感染着家人。年过七旬的丈夫把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在商帮文化研究会撰稿编辑。近90万字的法院志书已近成稿,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被潜移默化的女儿,因为圣贤书的浸润,有着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人品,我不必担心她沉迷网络不思进取,不必担心她放逐道德遗弃修养,不必担心她遇人不淑误入歧途。
默默地读,静静地思,细细地想,久而 久之,我必会如暗夜中璀璨的翡翠,在月亮下映出奕奕的光辉。书,将与我为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