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5岁的官维芳辞去政府正式工作,下海创业经商,正式与腾冲饵丝结下不解之缘。21年来,他倾注心血只为做好一件事,让腾冲人留住饵丝记忆,让腾冲饵丝走出云南腾冲。
他用一碗“大加工”,唤醒腾冲人的味觉记忆 腾冲人的一天,大多是从吃一碗热腾腾的饵丝开始的。作为主粮的一个产品,腾冲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饵丝,在腾冲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早点夜宵、宴请宾客总少不了吃碗饵丝。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吃上一碗‘国营食馆’的‘大加工’是一件非常奢侈、非常幸福的事,那时候一家人提着蛊子(一种器皿)买到一碗大加工,要把汤和饵丝分开打包带回家,汤要计划着一家人分好几顿吃。”回忆起儿时吃到一碗大加工的情景,官维芳脸上不自觉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官维芳口中的“大加工”是腾冲饵丝的代名词,20世纪50年代腾冲国营食馆的产物。计划经济时代腾冲国营食馆销售的饵丝,因其用料讲究、制作精细,汤是用大骨熬成、帽是上好的精肉,制作火候拿捏得当,作料多样,味道鲜美,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大加工”。 在官维芳看来,儿时吃一碗“大加工”,那种满足感、幸福感真是刻在了骨子里,铭记于心头上,一辈子忘不了! 他把热爱当事业,让腾冲人记住乡愁 因为职业的关系,官维芳在政府工作期间,与腾冲饵丝企业接触较多,让他对腾冲饵丝的感情更深了一层。“当时腾冲饵丝厂改制,那时有好几家经营得还不错的镇属饵丝企业,云腾饵丝厂就是其中一家。” 据官维芳介绍,腾冲做便携式包装的方便饵丝起步比较早,但受生产加工保鲜技术限制,加之没有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腾冲饵丝生产、加工、销售至今都是小打小闹,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腾冲作为云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美食之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来的积淀,腾冲餐饮充分吸纳融汇中原文化、丝路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形成了“味兼南北,吸纳中西”的饮食文化,锤炼出了“包容天下,彰显个性”的腾冲精神。腾冲饵丝就是充分吸取中原面食文化精髓,融合南方以稻米为主食的特征,将蒸熟的米饭舂成粑粑团,运用北方面食擀制制作的方式形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美食。 正因为腾冲饵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腾冲饵丝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官维芳心中沉甸甸的愿望。“腾冲饵丝是一种饱含文化和记忆的特色小吃,饵丝文化不能很好发扬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怀着对腾冲饵丝发展前景的希冀,在当时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创业的政策背景下,官维芳将对饵丝的感情转化为一份事业用心经营。 “在腾冲饵丝发展的过程中,错过了很多次发展机遇。”为了找到一条适合发扬腾冲饵丝文化的渠道,在几经探索后,官维芳在47岁那年开了第一家腾冲饵丝体验店,成立了腾冲大加工饮食文化园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大加工”饵丝商标。 官维芳说,“随着时代发展,大街小巷都能吃到腾冲饵丝,人们对那一碗难求的‘大加工’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作为一种饮食文化的代名词,‘大加工’不应该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目前,腾冲有3家“大加工”饵丝门店,主营地道、传统、正宗的腾冲饵丝,唤醒腾冲人对饵丝文化的记忆。同时,结合腾冲旅游城市定位,让更多的游客认识腾冲饵丝,认可腾冲饵丝,从而推广腾冲饵丝。 他以严格把控品质,擦亮腾冲饵丝“金字招牌” 以品质立身是官维芳对经营“大加工”的追求,从饵丝稻米选择,到饵丝加工制作,再到汤料、配菜的选择上他都追求精益求精。 “大加工”饵丝店的饵丝、饵块来自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社区胡家湾村。为了从源头保证饵丝细腻的口感,官维芳在胡家湾对比了很多饵丝加工户,最终选定了一家饵丝生产工艺考究、制作时间长的加工户长期供应饵丝。为了保证饵丝质量,官维芳对每公斤饵丝提高5毛的收购价,确保饵丝材料不掺假。 每过一段时间,官维芳便要到胡家湾饵丝加工户家查看饵丝生产情况。“米要用上好的饵丝稻,蜡要选天然的蜂蜡。”每次官维芳都认真叮嘱加工户,说起如何鉴别蜂蜡的真假,官维芳颇有心得。 在“大加工”饵丝店的后厨,猪大骨、土鸡熬制的高汤冒着腾腾热气,飘出阵阵浓香。官维芳介绍,“‘大加工’饵丝传承了‘国营食馆’饵丝制作理念,汤料采用大骨、土鸡等材料熬制,不添加香精,保证食材原本的鲜甜、浓香。” 在佐料区,芝麻油、辣椒油、花椒油、草果油等香料应有尽有,韭菜、香菜、葱花等配料一应俱全。在所有佐料中,腾冲腊腌菜算得上是饵丝的灵魂配菜。入冬过后,正是腌腊腌菜的时节,时下,走进“大加工”饵丝店,时常能看到店员翻晒青菜的场景。官维芳介绍,每年需消耗大约3吨的腌菜,每年入冬后,都要分批次腌制腌菜,确保次年用量充足。 目前,官维芳的“大加工”饵丝店主营大加工(大碗饵丝)、小加工(小碗饵丝)、大救驾(炒饵块)、大滚锅饵丝等,让饵丝不仅能够煮着吃,还能炒着吃、烫着吃,赋予了饵丝更多的饮食文化内涵。其中,大滚锅饵丝根据腾冲人历史以来在热海大滚锅边烫东西吃的习惯首创得来,在吃的时候将新鲜的豌豆尖、鹌鹑蛋、西红柿、菌子等佐料和饵丝一同放入高汤中烫熟,完整保留了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深受食客喜爱。 现在,每到饭点,“大加工”饵丝店都是满满的食客,每逢旅游旺季,前来吃一碗腾冲标志性美食的食客更是络绎不绝。门店每年的营业额达300余万元。 “腾冲饵丝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项目,未来我想借助云南‘大米线产业’的发展势头,深耕饵丝文化,将饵丝文化在生产加工、线上和线下体验上做推广,让腾冲饵丝真正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官维芳信心满满地说。(王晓萍) 编辑:何晓萌 责任编辑:彭蕾 李盛中 审校:申美玲 陈婧怡 何晓萌 值班编辑:沈祥贵 审核:杨先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