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猴桥镇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人民至上,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聚焦夯实基层治理合力,政治引领起笔。 纵横贯通织密基层网格。镇党委牵头横向联动到机关站所、纵向贯通至社区,健全“镇党委—社区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三级农村组织体系,以抓乡村善治为己任,打通农村末梢治理“最后一公里”。全镇78个党支部,981名党员全部编入网格,不断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一把手”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守正创新建强党建阵地。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快推进工作力量、整合阵地资源,制定并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3期,共810人次,持续发挥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9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依托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入库志愿服务项目226个,参与活动志愿者1938人次,记录志愿服务时长2968.5小时。 发挥实效建强乡村治理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吸引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本村创业致富能手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抓实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员政治审查关口,9个社区配备“两委”成员73人,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老中青合理搭配、传帮带作用明显的组织队伍。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3期,共810人次,开展综治、司法、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业务培训10余次,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筑牢基层法治活力,法治保障运笔。 互学互鉴拓宽渠道激发动能。结合社会治理实践,强化运用“会前学法五分钟”法治方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内容纳入学习范畴,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各部门普法责任意识,明确普法任务和内容,在全镇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打造法治文化新阵地,实现法治学习与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截至目前,猴桥镇共开展“会前学法五分钟”10次,累计900余人次。 整合资源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作用,由司法所牵头,镇级各行业职能主管部门(站所)联合组成镇级调委会,在9个社区成立村级调委会,聘任村级调解员322名和村民小组矛盾纠纷信息员119名,完成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党政军警民联合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猴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基层。2023年共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5次,组织调处各类纠纷108件。 坚持“三三机制”下沉法治力量。健全并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和其他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小组,整体统筹推进信访工作。持续深化民间和解、政府化解、司法调解“三元解纷”机制,凝聚党员、民警、普通群众“三格融合”力量,落实网格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让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无缝衔接,增强乡村治理的战斗力、防范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实现1+1>2的效果,有效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聚焦激发基层治理内力,德治教化转变 多元发力靶向施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等群众性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制定完善符合实际的村(寨)规民约40余份,坚持“一村一规”,以“村言村语”规范生产生活,推动各类基层事务向“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转变,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20余起,形成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的良好风气。 选树榜样聚点成线。结合社区“红黑榜”扎实开展文明家庭、绿美家庭评比,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扩大获评家庭、单位宣传范围,形成“户户争先进、人人学榜样”的文明新风,让学典型树家风成为全民时尚,形成人人传“佳话”、户户讲“美德”的浓厚氛围,2023年共有文明家庭10户。 以文养德常态长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依托重大节庆日,组织村民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8次,组织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5次,开展文艺活动6次,培育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送给广大群众,以常态长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滋养文明新风,激发基层向上力,凝聚精神力量。 聚焦赋能基层治理动力,智治支撑顿笔。 数字赋能优化效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对各类资源再整合、再配置、再优化,丰富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利用“云岭先锋”“网上党支部”“学习强国”“综合服务平台”等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员群众政治意识。配齐9个社区“智能小度”,开展法律法规咨询,有效促进社区矛盾纠纷处理,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驱动创新智能办公。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群众对“国家反诈中心APP”“办事通”“云南人社”“国家医保服务中心”“科普中国”等智慧软件的了解和安装,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应用,以智慧助力,提升工作弹性、韧性,延伸数据集成,规范数据管理和整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借助“社会治理+大数据”手段实现“智治”,有效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 “三位一体”强边固防。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深化综治、司法、社会治安等各类管理平台应用,配备联防员114名,成立临时党支部5个,安装边境立体化防控摄像头3442个,提高对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利用无人机技术,实行“人机结合”对辖区进行巡逻,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治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聚焦增强基层治理引力,自治强基收笔。 建强队伍凝聚力量。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管理、服务、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成立妇女小组、治保小组、环境卫生小组、文艺队等群众组织60个,提高党组织对各项工作的参与权、决定权,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小组事务管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基层治理中来。 统筹协调集中整治。结合腾冲创文、创卫及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工作实行“党委书记抓统筹、分管领导抓推进、部门联动抓落实、党员干部抓示范、广大群众齐参与”的集镇治理模式,划定6个网格区,构建“每天清扫、初一十五保洁、周五整治”模式;制定出台集镇管理制度条例,规范新建农贸市场1个,划定停车位370个,整治占道经营230余处,破旧立新提升集镇环境美。 组织赋能提质增效。发挥头雁效应,充实家乡人才库,盘活资源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社区治理制定党员为民办实事900余条,从解决居民的烦心事、忧心事入手,广泛收集各类民意诉求、矛盾问题、居民困难,让干部听真话、让群众说难事、让问题好解决。结合一村一警制度用好社区治安巡逻队,不断巩固提升乡村社会治安水平,做到管理到位服务精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彭莉) 编辑:何晓萌 责任编辑:彭蕾 李盛中 审校:申美玲 李梓冉 杨卓 值班编辑:沈祥贵 审核:杨先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