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社区 腾冲旅游 视频 旅游 在线留言

社会新闻

旗下栏目: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创文创卫专栏 两学一做教育 寻找最美腾冲人 讲文明 树新风 公

王成俊:把军魂融入绿水青山的人

来源: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腾冲新闻网通讯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0
摘要:王成俊,男,汉族,现年59岁,中共党员,退役军人,现任腾冲市古永国有林场工会主席,一个皮肤晒得黝黑、朴实精干的林区汉子。生在农村,长在山林的他,身着简朴的迷彩服,脚蹬一双农用的胶底鞋,一双热情又长满老茧的手掌,典型的林草人。他多次被评为市级
 

 
  王成俊,男,汉族,现年59岁,中共党员,退役军人,现任腾冲市古永国有林场工会主席,一个皮肤晒得黝黑、朴实精干的林区汉子。生在农村,长在山林的他,身着简朴的迷彩服,脚蹬一双农用的胶底鞋,一双热情又长满老茧的手掌,典型的林草人。他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市林草局“优秀共产党员”、林场“先进职工之家”。
 
山林的守护人
 
  退伍不退色,立志为绿树站岗。王成俊1978年入伍,1992年11月从部队转业安排到原腾冲县林业局工作。他在部队服役14年间,荣立“三等功”4次,1981年4月入党。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部队到林业局,他以军人的优秀品质,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林业人的转变。先后在大河、古永国有林场任支部书记、场长、副场长、工会主席,主要从事林业生产、资源林政、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等工作。他常说:“我是林护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工作虽然普通,但责任重大,干了这一行,就要努力把它干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自踏上护林岗位的第一天,他时时牢记自己的责任,处处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他第一个冲在前面,尤其是遇到滥砍盗伐、乱扑盗猎行为时,坚决同违法乱纪作斗争。他所在林场,起初附近的傈僳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薄弱,存在靠山吃山的想法,经常有群众上山砍柴伐树,滥砍盗伐严重。作为分管林政的副场长,他一方面积极的进行宣传教育,劝导群众守法。另一方面死看死守,每天起早贪黑巡护,日以继夜的带人蹲守、堵截、看守,冬季严寒冻坏过手脚,夏天酷暑晒破过皮,在他的率领下,林场的林政案件大幅减少,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每到防火季节就是王成俊最忙的时候,以强化组织为要,从规章制度着手,以制度管人,以身作则,带头垂范,严格落实护林防火值班制。每年进入森林防火期特别是冬至,元旦、春节、清明等节假日,他会将一些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发送到职工及周边村社干部的手机上,提醒不要携带火种上山、禁止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吸烟等。在防火期间,他更是不分昼夜工作在一线,带领扑火员整天巡护检查,排查火险隐患,强化火源管控,加强火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严管违规用火,坚持依法治火、依法管火。哪里有火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扑火作业时,总是冲锋在最前面,以火光为命令,以火场为战场。记得有一次凌晨12点多,有个护林员给他打电话说棠梨坝营林区见到火光,他快速地从床上爬起来组织职工上山,到了上山才发现是烧野蜂的将林子烧着了,他身先士卒,带领职工迅速进入火场组织扑救,火被扑灭后天已见亮。虽然折腾得够呛,但他却庆幸地说:“幸好是虚惊一场,累倒不怕,没有出现火情就好!”
 
绿色的耕耘人
 
  自从王成俊走上林场负责人以来,掀开了他人生历程的新篇章,从上到下更繁忙地忙碌着那份绿色职业。他便奔波在造林现场和协调工作中,了解任务落实了没有,资金到位了没有,苗木问题解决了没有,基础设施配套了没有,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了没有,树种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工程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有哪些漏洞,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王成俊工作越来越忙了,任务也越来越重,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
  2009年冬天,林场的森林资源遭受到重大损失。为了与这场冰雪灾害作斗争,他带领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清理雪灾林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在腾冲县林业局大河林场、腾冲县林业局古永林场协助完成林场森林抚育、综合改造、营造林53286亩,为抓生产进度和质量,他和职工吃住在山上工棚里,保证了林场每年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多年来,他身先士卒,带领职工早起贪黑,合理分工,在民工来之前,为每块造林地挑选好优质树苗,并跟班作业,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他尽自己所能发出光和热,使得这一方山水独秀、树木葱笼,生态自然和谐美。
担当的尽责人
  王成俊常说:“自己生在林场,长在林场,是林场的儿子,把林场建设好,是他的义务和责任所在。”无论是在担任大河林场的支书和场长期间,家住中和乡民政村的他从未私自使用过公车回家,都是从山路翻山越岭回家,别人不解问他,他说:“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且可以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还是在古永林场担任副场长期间,由于林场点多面广,共有10个护林点,最远的护林点距离场部有50多公里路,由于道路坑洼不平,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多年来,他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深入各林区,进入各护林点,翻遍林场各大山头,跨越林场每个山谷,全方位地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林场发展的利弊与对策,并主动申请下林场芹菜沟营林点,在当时客观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每晚坚持检尺到很晚,因工作需要他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照顾家人,有时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但他任劳任怨,从未叫苦叫累。
 
大爱的传播人
 
  2019年7月8日至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多年不遇的区域性大暴雨袭击了林场林区,导致古永至固东主干道、铁厂河至大河林场、场部至芹菜沟、场部至黄连河对外通道多处发生塌方和路基沉陷,渣子河、铁厂河、节节河河水暴涨,肆虐的洪水夹着折断的树根树枝和石块从山谷奔泻而下,不断冲入早已堵塞的河道,林场场部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瞬间林场与外界隔绝,林场35名职工工人的生命和生活保障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能让职工迅速脱困和灾情及时上报,王成俊早上7点冒着瓢泼大雨带着4名职工出场寻找最佳的抢修道路。后来,据与王成俊一同去查看抢修道路线路的4名同志说,当时,他们在寻路的过程中几次遭遇险情,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刚过一个山洼子时,四周全是轰隆隆的响声,大家都不知所措,只有王成俊冷静果断的判断出上面有泥石流发生,他迅速组织大家跑到高处避险,刚到半山,泥石流夹着折断的树根树枝和石块从山谷奔泻而下。
职工的贴心人
 
  “来单位不是因为上班,而是一种习惯”,这是王成俊的口头禅,一直以来他还监管林场伐区,坚持每天进山,除极为特殊原因外从未休息过,几乎都在岗,每个月上班时间远远超出了正常工作时间。每逢元旦、妇女节、五一、国庆等节日他都组织林场职工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学习活动。经常倾听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心声,由于林场条件艰苦,大楼宿舍有限,王成俊同志将空间较大、楼层相对较低、条件较好的宿舍让给了双职工家庭,把温暖送给有困难的职工,是林场职工交口称赞的“老好人”。在家里,王成俊是一个大孝子,对夫妻双方父母精心照顾,尽孝教子在林场是出了名的。王成俊是个热心肠,与同事关系相当融洽。每逢造林及抚育期间,他总是不辞辛苦去下山义务帮助住在山上的民工买米、菜、药品等生活用品。有一次,一位同事不小心从一小山坡上跌下受伤,他带着同事下山到医院打针、搽药。
  一日戎装,一生忠诚。曾经的军人,今日的生态文明建设者。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尽党员应尽之责。他就是一颗“钉子”,在大山深处一“钉”就是28年,他把最宝贵的青春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伟大祖国和人民,他把军魂融入在座座大山和片片森林,把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忠诚与担当深深地镌刻在新时代绿水青山间。[张庆留]
编  辑:杨永明
责任编辑:黄晓 刘正凡
审  稿:郭黎峰
 
责任编辑:腾冲新闻网通讯员

最火资讯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社区 | 腾冲旅游 | 视频 | 旅游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