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强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设立办公室在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腾冲市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扶持政策(试行)》《腾冲市林下天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腾冲市“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等系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延链条,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2019年的22.2万亩发展到2022年的30.2万亩。规划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的腾药产业园及伴手礼加工园区,旨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27户企业入驻,其中包括10户健康医药类企业。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9个。 抓人才,科技支撑不断强化。成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腾冲分所。在市中医医院挂牌成立腾冲市腾药研究院,聘请市内外专家16名,建立人才柔性引进平台。聘请云南农业大学中药材产业专家9名,成立腾冲市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团,通过不断引进科技人才,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抓管理,中药材品质不断提升。成立中药材行业协会2个,加大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技术培训及指导,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编制了“腾冲市滇重楼种植技术规程”“药用美洲大蠊养殖技术规程”通过评定并发布。“腾越多芽”滇重楼、“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作为2023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推广。 抓产业,聚焦乡村振兴促发展。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公司、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务工报酬、入股分红、药材收购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形成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全力做大做强腾冲中药材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二、工作成效 规模化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2万亩,产量2.97万吨,农业产值20.2亿元。建成52.5亩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实现产量350吨(干品),产值3.5亿元。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腾冲本草源种质资源库、御寿园种质资源圃;持续培育10个“一村一品”中药材专业村,带动农户2572户、10288人增收,实现户均收入8674.8元,带动村集体收入105.24万元。 绿色化不断提升。推广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1.33万亩;完成绿色有机中药材重点发展区域划定5万余亩;认证中药材有机基地29个、面积5.2万亩,有机产品48个。建成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实现有机基地生产的产品质量可溯。 组织化不断加强。全市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企业5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2户,收入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户)、专业合作社156个、家庭农场16户、种植大户380户。中药材产业全年劳务用工427.5万人,务工收入超过3亿元。 市场化不断拓展。腾药制药、晨光生物、罗瑞生物、新绿色药业、华宇生物等8家药企入驻腾药产业园,腾药研究院研发推出二十四节气药膳、花茶、酒代饮品等系列健康产品,推出滇黄精茶、滇黄精糖、冻干天麻等31个产品。“腾药”牌美洲大蠊已经被授予云南省“10大名品”称号;心脉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三、思考与探讨 以做大做强“腾产药材”和“腾药”品牌为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发展。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道地性品种。重点发展腾冲天麻、腾冲黄精、腾冲茯苓、腾冲山药、腾冲银杏、腾冲厚朴、腾冲美蠊7个品种,逐步形成腾冲道地药材品种,打造“腾产药材”品牌,在种植规模、产量质量、品牌培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强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绿色化水平。坚持绿色化发展,建设绿色中药材基地,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有机基地认证力度,2023年完成有机基地认证40个、面积5万亩以上,完成8个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申报认定。 聚力打造林下天麻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腾冲区位、森林、气候、旅游资源优势,推进“腾冲翡翠天麻”品牌建设,推广“以药养林”模式,把腾冲打造成新的天麻产区,使天麻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做强产品后端市场,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10户以上企业落地,打造“腾药”“腾产药材”品牌,形成种植(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通过培育主体、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平台搭建、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达35.6万亩,产量达到3.7万吨,中药材农业产值达23亿元以上,使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张彦昌] 编 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黄晓 申美玲 值班编辑:沈祥贵 审核:王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