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坪社区和其他传统古村落一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岁月馈赠,传统的雕花老宅,山里成才的古树林……虽然守着资源,但村民的‘钱袋子’却总是鼓不起来,年长的人种田收益不好,年轻人也不愿意再下地种田,如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一直是村‘两委’的一块心病。”洞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相兴介绍道。 吃下第一口“螃蟹”,盘活土地资源 2019年,社区通过反复商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做一做“土”文章,盘活社区闲置土地资源,带领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有实力的项目,让群众的土地资源得以升值。有了想法,社区就挨家挨户动员,但村民谁也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担心土地流转收益不好,或者是到期无法退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群众有顾虑很正常,关键是要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洞坪社区村监委主任杨永胜回忆道,当时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反复动员群众不能吃土地的老本,要增加土地的附加值,解放年轻劳动力。反复劝说下,群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赌一把。2019年,社区从28户农户手中流转了66亩土地,打包承租给某建投公司,合同期15年,企业每年支付10万余元的租金,除去属于集体部分的2万多元外,剩余的平均每户每年都能分到3000元左右的分红。 足不出户,家门口建起了个“大公园” “我家的田地大概有3亩,以前都是种种水稻、偶尔种种小菜,一年到头除去成本,整天拴在田地里不说,年底也就只能挣个1千来块的辛苦钱,现在好了,我家每年能分到3600元的土地分红,平时还能出去打打工,日子过得比原来好多了”。家住洞坪社区的杨大爷乐呵呵地指着家门口的“大公园”说。 近年来,洞坪社区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形式,企业在流转的66亩土地基础上,建成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配套公园,既美化了村庄,也增加了企业的附加值。“每周我都会带小孩到家附近的‘耕读园’玩玩,给小孩体验下生活”。家住洞坪社区的李女士,不仅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也对家门口的公园赞不绝口。“之前这里都是些闲着土地,大家也不怎么种植了,现在统一由社区牵头打包流转,我们能从田地里解放双手,而且土地流转后建成公园,平时吃完饭,大家也有个歇脚处。”李女士补充道。 顺势而为,“转”出幸福生活来 有了土地流转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如何让更多人坐上土地流转的“直通车”,社区将此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我觉得能让百姓有更多的收益,就是社区干部转作风成功的体现”。赵相兴说道。2021年底,社区以“转作风重实干争一流”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发动群众再次流转土地33亩,打包承租给某园林绿化公司,租期15年,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万余元,其余农户每年按亩积分红。“今年过年,我收到了一笔2400元的分红,流转后就立马见收益”,张大爷高兴的说。 “附近的村民都羡慕我们,能在家门口打打工”,土地流转后,建成1个园林、苗圃培育基地,吸收当地就业13人,让一些年纪稍大,手上没有技术的人员能够有个就业地方。 土地流转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只是洞坪社区转作风的一个缩影。如今,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轴心,洞坪社区将转作风进一步做精做细,曾经的“老破小”社区变身“高大上”党群服务中心,切实提升为群众办实事质效,中型灌区项目正落地建设……下一步,社区将依托团山、长洞古宅和气象教学基地,建设“银鹭屿”和“鹏鲲屿”乡村振兴示范点,为进位赶超凝聚强大合力。[王晓萍] 编 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黄晓 申美玲 值班总编:沈祥贵 审核:王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