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镇:全力打造生态肉牛养殖,奏响绿色健康产业振兴曲
来源:腾冲新闻网通讯员 作者: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9
摘要:位于腾北边陲的明光镇,是腾冲市的三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54.38公里,国土面积7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3米,年均气温12.5℃,年降雨量1800 mm。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2%,有耕地面积19万余亩,可供放牧半放牧的草地、撂荒地、轮耕地9万余亩。生态环境良好,
位于腾北边陲的明光镇,是腾冲市的三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54.38公里,国土面积7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3米,年均气温12.5℃,年降雨量1800 mm。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2%,有耕地面积19万余亩,可供放牧半放牧的草地、撂荒地、轮耕地9万余亩。生态环境良好,坐拥天然的森林草原养殖场。
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明光老百姓一直都秉承着发展畜牧业的优良传统。2018年,全镇肉牛存栏量13100头,养殖户2017户,存栏量50头以上有13户,生产规模稳居全市前列。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一是养殖技术水平落后,二是肉牛品种层次不齐,三是示范带动不明显,四是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2019年以来,明光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全镇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先行一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思路、腾冲市提出的“大健康”产业,全力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找准“山地放牧型、安全生态型、节粮型、环保型”畜牧业发展路子,以“巩固提升传统畜牧业、重点打造特色畜牧业”为路径,充分利用广阔的山林及土地资源,依托优良的生态条件,按照腾冲市“1+3+6”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肉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明光镇以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项目及粮改饲项目为依托,推进玉米秸秆的青贮利用,推广先进适用的草食畜标准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等促进了草食畜生产方式由原来的传统放牧饲养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分别实施大竹坝及夫烟坝人工种草养殖肉牛示范项目。目前,全镇实行全舍饲饲养方式的规模养殖户达15户,能繁母牛457头,良种覆盖率达100%,犊牛成活率96%,养殖效益提高28%。共实施多年生草地改良3000亩、种植多年生牧草3500亩、一年生牧草7500亩,牛舍建设及改造9000平方米,青贮池建设6500立方米,包谷杆青贮8125吨,增加肉牛饲养量3385头,增加出栏肉牛1320头,增加产值1345万元。通过开展人工种草及草地改良,提高牧草产量,推进玉米秸秆的青贮利用,有效促进了草食畜牧业发展。
二是肉牛品种持续改良。明光镇持续强化肉牛优良品种引进,加强参观学习,主动对接良种肉牛产地、产商。截止目前,全镇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云岭牛500余头。
三是示范带动劲头十足。镇党委政府瞄准转思想提认识这个根本,进一步强化宣传思想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挂钩领导进村入户,全面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让肉牛养殖知识政策家家进、人人知。大力支持扶持肉牛养殖大户,形成“大户带小户,小户变大户”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养牛户2358户,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4户,50至99头9户,20至49头58户,10至19头75户,1至9头1871户。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光镇深入贯彻落实《腾冲市关于“1+3+6”模式发展肉牛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实施意见》,克服困难,先行先试,持续推动一系列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落地落实,加快全镇9个标准化牛场建设,加快发放能繁母牛保险、饲草饲料、体系建设补助,精准给予达到一定规模养殖大户奖励和信贷支持。
截至目前,明光镇松园社区的肉牛养殖场已完成牛舍主体工程建设;麻栎、自治两个社区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具备施工条件;凤凰、中塘、顺龙社区的地表农作物也已收获并完成土地流转手续,也已具备施工条件。全镇肉牛存栏达到1.67万头,能繁母牛0.82万头,出栏0.53万头,实现产值5080万元,人均增收1270元。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12户。
下一步,明光镇将持续推动肉牛产业发展,采取集中规范养殖和分散养殖两种模式。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促进产销对接,加快三产融合,不断推动肉牛养殖向大健康产业靠拢,向组织化养殖、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和社会服务化方向发展,形成“一业带多元”,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促进肉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让肉牛养殖成为全镇巩固脱贫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段孝泽]
编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杨焱淼 杜加从
审稿:沈祥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