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搬出“新生活” 走进腾冲市深度贫困乡新华太和村长汉坝搬迁点,一排排整齐的新寨,一条条直通家门的水泥公路,一栋栋敞亮干净的住房,一幅美丽的村庄画卷映入眼帘。 2016年,邵曰寿一家搬到了小田坝搬迁点,说起搬迁一事,他总是充满感慨,“起初家里的收入状况连维持基本生活都难,搬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贫困,我一度打消了搬迁的念头,乡里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我家讲政策、做动员,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家得到了近13万元的补助,这样的好政策使我增强了搬迁的信心、鼓足了干劲,现在,我和妻子还养着60多头猪,生活条件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在腾冲市,像邵曰寿家一样通过搬迁过上幸福生活的还有2392户9922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户1049户4204人;采取奖补措施推动非4类重点对象户房屋改造共改造农村危房24806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839户。各级及时将派驻的党员工作队员的党组织关系转至所驻村,全程参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共参与完成4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建设和复垦复绿;理顺易地扶贫搬迁点党组织建设,成立党支部31个,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累计投资4.9亿,建成村(社区)、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1143个,其中贫困村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6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0个。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腾冲注重卡准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通过“一点一策”“一户一方案”,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家挪穷窝、拔穷根,过上幸福新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找到了脱贫路子,还教会我生财之道,看着这些蚕宝宝,心里就特别高兴,每年,公司要进行5次烤蚕,我有空余时间了还可以到公司打零工,不仅将蚕蛹交售给了公司,每天还能打工多赚一百多元”,一心养蚕事业上的彭大进话语有些激动。如今,凭借着熟练的养蚕技术,彭大进户的生活越过越好。 腾冲市持续推进“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将贫困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中草药、万寿菊、莲藕、茶叶、银杏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扶贫主导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4213户16320人增收致富,有力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拓宽了群众“致富路”。 同时,腾冲市多措并举支持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优秀回引人才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采取“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骨干产业结合”的方式,做到覆盖到面、精准到点,不留死角。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扶持、肉牛产业扶持、万寿菊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抓住“一县一业”示范县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20户;种植万寿菊5.08万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1179户;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荷花湾”“三个十里”“奶水牛代养”等模式,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有带贫益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1249个;累计发放“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扶贫贷款、工青妇等小额贴息贷款8.8亿元,扶持9000余名农村党员、群众带头发展产业,带动3.2万多名群众增收。 “我把娃送去上学后,有时间就来和腾编厂老师学腾编,将来可做手工卖钱,补贴家用。”北海乡富裕社区卢艳秋一脸笑容。如今,夫妻二人每天都有400余元的收入,每月各种收入加在一起已突破万元。收入提高了,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夫妻俩也干得越来越起劲。 “我们按照‘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思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紧扣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结合贫困群众培训意愿,把技能培训班办到村组,贫困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以参加,同时,以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与转移就业为切入点,创建‘腾编’劳务品牌。”腾冲市人社局干部张文涛介绍。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近在眼前,前进路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咬紧牙关,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心、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一如既往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脱贫攻坚大获全胜。 [腾冲市委组织部] 编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杨焱淼 杜加从 审稿:沈祥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