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世界的底色是善良的人心,温暖人心的力量是美丽的心灵。从昔日妇联干部的“满意服务”到今日社区的“暖心服务”,作为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分忧,真正把敬老爱老扶弱助残的志愿服务做到实处。她就是腾冲市文星社区“王奶奶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王翠芬…… 王奶奶,您现在忙些什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忙着听新闻学文件,忙着学法律懂法规,忙着调解社区左邻右舍大小纠纷,我希望能帮助到身边每一个弱势群体。”
王奶奶名叫王翠芬,1942年出生于腾冲市腾越镇,1998年从原腾冲县妇联退休。2020年12月,王翠芬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表彰。
“我退休这24年,从来没有哪一天闲过。”王翠芬自豪地对记者说。 1998年,王翠芬从腾冲妇联主席的职位上退下来,同年县委书记找到王翠芬,请她出任界头乡烤烟工作队队长。王翠芬没有推辞,带着县委政府的十多个年轻人,三四个女同志,来到界头乡石墙村驻扎下来。
“我领着他们下去,吃了许多苦。一人一个大洋碗,十二点吃饭,十二点半开会,从住地石墙村到烟地杨家坡的山路,旮旮旯旯走到过。有时走到深更半夜,脚走到走不得,拖着拐杖走。”带着压力,也带着一份责任心,几个月下来摸清了烟地情况,王翠芬一张脸晒得皮塌嘴歪,憔悴苍老,村民无论大小一律称她“王姥姥”。村里的妇女煮来两个糖鸡蛋看望累到病倒的王翠芬,“姊妹,你来帮我们奔波,熬更苦夜,我们辣疼你。”那一年样板田种得相当成功,保山地区五次现场会都是在石墙村召开,领导指定王翠芬主讲。“当年烤烟产值产量排保山地区第一名,书记也很高兴,称赞我们为妇女争了光。”得到这个成绩王翠芬很乐意。
工作队进驻的杨家坡是个偏僻的小山村,有几户傈僳族同胞开会难,一通知他们开会,就钻山撩箐地跑。王翠芬逐家逐户去做工作,得知他们生活苦,王翠芬协调妇联为他们办无息贷款,为村中每户人家提供五头羊搞养殖。小羊送到家门口,傈僳族同胞高兴了,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唱歌跳舞的“感谢王大姐”。村中有一条河,通往外界,河面上放倒三棵树拼成一板摇摇晃晃的简易桥,王翠芬走得心惊胆战,举步维艰。傈僳族同胞告诉王翠芬,他们起房盖屋的石头都是用篮子背着过河的。那天王翠芬是被群众背着过河的,可是心里的担忧挥之不去。当听到省水利厅的专家来到乡政府时,王翠芬请求他们来杨家坡实地考察。后来省水利厅的同志查明情况,给了一个回复,拨款100万修桥。消息传来,举村欢腾,一寨子热情高涨,出工出力,投工投资,架起了一座长50米、宽5米的公路桥,单车摩托大小机动车辆畅通无阻,起名“幸福桥”。
杨家坡56户人家饮水困难,挑水要到两公里外的水塘。有一个妇女半夜起来去接水,路上被毒蛇咬了。王翠芬赶到医院里一看,妇女小腿肿得像榔头棒。回来后王翠芬召开了一个干部会,她表示:“我有生之年,决心助你们一臂之力,做这个饮水工程。”于是发动群众寻找水源,返城向县上汇报情况,到水利局争取拨款。县上非常重视民生工程,水利局派工程人员实地勘测,村民们备受鼓舞,纷纷捐资助修。有一位“扭松柴”卖了自己的摩托,自愿拼500元;一位卖水果的农妇,递给王翠芬200元钱,“大姐,你帮我交给施工队,村里接水管是好事,我能力有限多少拼一点。”自来水接通后,村里开了一个庆功会,杨春荣社长煮了一大锅青壳鸡蛋,用围腰兜着来送给大家,热乎乎的。王翠芬说:“太难忘了。那个胡子白生生的老公人,抹抹眼泪说‘没有想到我还能等得到,有生之年在院心里接水吃,感谢共产党,感谢王大姐。’”那一年,杨家坡出生的孩子,名字里面都会带一个“翠”字或“芬”字。有一个叫“云翠”的小姑娘,家贫,出生后大人放在草席上睡。王翠芬看着心疼,回家抱得些旧衣服、铺盖褥子的送去,云翠一家欢欢喜喜,感激不尽。 在文星社区,王翠芬更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2012年5月的一天,正在花店修剪花枝的王翠芬被门外的吵闹声吸引,只见社区居民杨大妈因为家庭琐事与残疾儿子吵得不可开交。王翠芬赶紧上前劝说,并将杨大妈搀扶进店内。在聆听杨大妈倾诉的过程中,王翠芬突然意识到,老年人和残疾人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帮助。
在走访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时,王翠芬了解到,文星社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8%,其中不乏空巢老人。“大部分老年人空余时间较多,精神需求旺盛。”当天夜里,王翠芬辗转难眠,如何让老年人乐享晚年?一番苦思冥想后,王翠芬认为,除了颐养天年,老年人也需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获得社会认同感,便萌发出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的想法。
次日一早,王翠芬将这一想法向文星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华泽和盘托出。许华泽认为,此举不仅能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为,还能推动社区进步。在社区党总支召开会议后,一致决定将这支服务队命名为“王奶奶志愿者服务队”。2012年,由社区离退休“五老”成员组成的“王奶奶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人关爱、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
今年5月记者采访当天,文星社区“王奶奶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敲开了年近九旬的独居老人张奶奶的家门。志愿者们给老人带来了牛奶和水果,陪老人聊天,还帮助老人收拾屋子。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上演。
“‘王奶奶志愿者服务队’乐于助人、办事公道、注重沟通,在社区里威望高,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一支‘奇兵’。”许华泽介绍说,自从有了志愿服务队,社区老人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两年后,总投资127万元、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下龙马窝文化活动中心顺利建成,并为村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看着村民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王翠芬并未因此满足。为丰富当地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她还牵头成立了下龙马窝村老年协会、老年文艺队,并主动对接卫生院,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茶余饭后,只要大喇叭一响,下龙马窝村的老人们便纷纷涌向活动中心,参与到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中。“是她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如今,村民们早已将王翠芬视为最贴心的亲人。
正是当年王翠芬在下龙马窝自然村检查施工工地期间,留意到一位总是畏缩着坐在村口的老人。通过深入了解,王翠芬得知,这位名叫王恩玖的86岁老人患有哮喘病和“三高”,由于家庭困难,身体不好也只能靠硬撑。王翠芬当下便掏出口袋里的所有现金塞到老人手中,并主动带他到医院看病买药。平日里,王翠芬时常为王恩玖老人添置衣服和营养品,直到2020年老人去世。
“翠芬,赶紧来家里坐坐,我给你准备了好吃的瓜子。”热情招呼王翠芬的是80多岁的下龙马窝自然村村民胡尔达,其儿媳患尿毒症,家中还有2个学龄儿童,家庭收入全靠儿子一人。三年前,胡尔达突然中风,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助老人,王翠芬积极到民政局争取救助。经过申请,胡尔达一家如今已有了低保和民政救助,无须担心日常开销。此外,王翠芬每年都会自掏腰包,为下龙马窝自然村的王家齐、杨家英等高龄患病老人带去药物、营养品和生活必需品。提及这些善举,她平静地回应:“儿女早就工作成家了,我没有生活负担,为老人做这些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退休24年来,热心肠的王翠芬为老年人创造幸福晚年、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参与过的公益活动不胜枚举。“在世俗观念中,退休老人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余热不多自留用’。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还可以为社区居民做更多事,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王翠芬笑着说。
|